银川乐居网 资讯中心 焦点解读

正文

防止电动车上楼靠“机治”还是“人治”?
来源:银川晚报2021-08-23 10:49:47
摘要
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中明确规定,禁止电动车上楼,违反规定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,拒不改正的,可处最高1000元以下罚款。但在这项规定颁布之后,依旧有车主把电动车推进楼道、电梯和家里,给其他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。如何彻底禁止电动车上楼,也就成了执法部门、物业公司的当务之急。

  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中明确规定,禁止电动车上楼,违反规定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,拒不改正的,可处最高1000元以下罚款。但在这项规定颁布之后,依旧有车主把电动车推进楼道、电梯和家里,给其他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。如何彻底禁止电动车上楼,也就成了执法部门、物业公司的当务之急。

  近日,银川建发物业在庆丰御景湾小区试点推行智能阻车系统,该系统可自动识别96%左右的电动车,只要电动车进电梯,电梯就无法使用,而且轮椅、婴儿车、自行车等不受影响。但机器总有失灵或失误的时候,在关键时刻,有些失误也可能是致命的。那么,防止电动车上楼,最终是靠机器,还是要靠人?

  观点一

  用“机治”对电动车进电梯说不

  吴戈

  在今年8月1日,国家应急管理部,立法对电动车上楼进行处罚,这为执法单位提供了执法依据,也加大了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对这一禁令的重视程度。

  当然肯定还有一部分人依旧抱着侥幸心理,加上现在很多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,因为怕被偷、没地方充电、在外面风吹日晒等原因,还是坚持要把电动车推回家,遇到这样的情况,只能靠强制手段,禁止电动车上楼。

  如果要借助人力去完成这项工作,不仅需要大量人员投入,还容易引发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。但智能阻车器的出现,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。智能阻车系统采用的是光幕识别技术,同时给光幕增加了感应探头。如果有居民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,该系统检测到后电梯门就会“罢工”,即使居民按了上下键电梯也不会正常运行,只有将电动车推出电梯后,才会恢复正常运行。可以说,这从根本上阻断了电动车上楼的路径。

  观点二

  “人治”才是根本

  皇甫世俊

  真正让电动自行车的隐患降到最小,最终还是要靠“人治”。摄像头的加入,看似是“机治”取代“人治”,但摄像头的背后,仍然是人,是人对于安全的追求,以及资金的投入。试问,那些不具备条件的小区,不愿意花钱的物业,无法投入安装摄像头,安全工作就不搞了吗?

  电动车的安全隐患,想要短时间内根治,一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,而这些成本往往是让很多小区不堪重负的。所以,我们不仅要提升骑车人的安全意识,更要从源头来消除这些隐患。毕竟,电动车的隐患不仅是在电梯内,骑行的过程当中也会有。

  对于电动车的需求端,我们要从厂家开始管理。让消费者无法买到具有安全隐患的车,让消费者没有渠道对电动车进行违规改装,车子本身的安全性提高了,加上自我约束到位,电动车的安全隐患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。而电梯内的摄像头,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辅助而已。

  观点三

  摊开补漏形成治理闭环

  刘薇

  治理电动车上楼,现在有法可依了,也有智能设备助力了,但现在来看,还有一大串麻烦系成死结阻在路上,不解开它们,就没法迈开步子往前走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与其讨论人们的自我治理能力与设备的机械管理孰高孰低,不如先摊开了补漏。

  庆丰御景湾的试点确实有效果,但如果只带电池乘电梯,智能设备目前就没法感应,依旧存在安全隐患。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只是“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、疏散走道、楼梯间、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”,没说不能带回家,在执法方面仍存在法律空白。所以,业主的配合很重要,更重要的是制定地方性实施细则,对一些监管与处罚空白做出明确。

  另外,智能设备的升级、推广,小区车棚、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完善,究竟该怎么安装、升级、维护,以及收不收费、怎么收、谁来收;还有,如何从源头上切断安全隐患,强化市场销售端的监管……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处理?

  一项尝试看似简单,却包含很多复杂因素,需要充分考虑居民、物业、社区、投资机构等各方诉求,站在更全面的角度规划设计,才能形成治理闭环。

重要提示:本页面内容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。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。

楼盘点评

    暂无评论, 您可以发起评论
    leju604035 17711814894 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。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